所有栏目
13

肺癌、胃癌、胰腺癌…但你听过心脏癌吗?

2021/11/25



心血管疾病,又被成为人类健康的“第1杀手”,这种疾病的危险性已经无需多言。但今天,想和大家探讨的,是一个非常非常罕见的名词——心脏肿瘤。


癌是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,心脏中没有上皮组织,所以不会有原发性癌的发生。


除此之外,还有一点就是:

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“泵站”,心脏中血流速度很快,绝大多数转移癌细胞没机会“站稳”就被血液又带出心脏,也因此,心脏成为转移癌的罕见区域。


心脏肿瘤手术率仅占心外科手术的0.45%~0.85%,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,漏诊率高,目前尚无心脏肿瘤的诊疗指南。



图片


 心脏肿瘤真的存在吗?

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,原发性心脏肿瘤往往只见于尸检报告中,其中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罕见但危害大大。


随着超声心动图、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,临床可以较早地诊断和治疗心脏肿瘤。特别是三维超声心动图、多层心脏CT(MDCT)和心脏磁共振成像(CMR)的应用促进了心脏肿瘤的及时诊断。


 临床症状表现 

累及心脏的肿瘤可能通过循环梗阻、干扰瓣膜、直接侵犯心肌层、侵犯邻近肺组织或栓塞,或者通过全身症状的产生而引起症状。


除了有全身症状的肿瘤,心脏肿瘤的体征和症状通常取决于肿瘤在心脏的定位,而不是其组织病理学,可通过多种机制引发症状:


1)栓塞,通常是体循环栓塞,但也可能是肺栓塞。主动脉瓣和左心房肿瘤导致栓塞的风险*大;


2)阻碍血液循环通过心脏或心脏瓣膜,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症状;


3)干扰心脏瓣膜,引起反流;


4)直接侵犯心肌层,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受损、心律失常、心脏传导阻滞,或者伴或不伴心包填塞的心包积液;


5)侵犯邻近肺组织可能引起肺部症状,且可能类似于支气管肺癌;


6)全身性或系统性症状。



 心脏癌症状容易被混淆 

心脏肿瘤患者通常会呼吸困难,心脏周围出现区域性疼痛,易疲劳胸闷,恶心、发烧、体重减轻、盗汗等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。这些症状和其他心脏疾病引发的症状类似,因此,给心脏肿瘤的有效诊断带来了困难。


目前心脏肿瘤的诊断,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病史,辅以超声、CT或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。


治疗方面,由于大多数心脏肿瘤是良性的,因此常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。心脏产生肿瘤应及时切除,否则肿瘤脱落下来的碎片很容易阻塞正常血流而引发中风。


对于恶性心脏肿瘤疾病,除了手术治疗外,还要结合相应的化疗药和放疗处理。但很不幸的是,这些手段目前还不能做到全治好恶性心脏肿瘤。


心脏肿瘤诊断首先需定位病变中心位置,如腔内、壁内、心外膜等。明确病变边缘是否清晰有助于区分壁内病变及心外病变。灌注扫描及LGE序列可提示病变血供,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。



来源于烟台普罗吉生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