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8/14
前言
运动对癌症患者的益处已被多项研究证实:改善疲乏、提升免疫力、减轻治疗副作用,甚至可能延长生存期。
但“动不对”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。以下根据肿瘤患者的不同阶段,定制科学运动方案,并附上避坑指南。
核心原则:不增加治疗负担,以“不疲劳”为前提。
适用人群:正在接受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。
运动强度:低至中等强度(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5%~65%,即220-年龄×0.55~0.65)。
推荐运动:
瑜伽/八段锦:缓慢拉伸,改善肢体僵硬,调节呼吸(避免倒立、深度扭转等动作)。
快步走/慢跑:每天20~30分钟,以“能正常说话不喘气”为宜。
上下楼梯/健身操:轻度活动关节,避免久坐导致血栓风险。
禁忌信号:出现骨转移、血小板减少(<50×10⁹/L)、贫血(血红蛋白<80g/L)、发热或感染时,立即暂停运动,以休息为主。
核心原则:从低强度过渡到中等强度,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和耐力。
运动强度:在治疗期基础上,每周可增加5%~十分钟运动量(如从20分钟增至2分钟ײ)。
推荐运动
抗阻训练:用弹力带或轻哑铃锻炼四肢肌肉(如举哑铃、侧平举),预防肌肉流失。
游泳 / 骑自行车:低冲击有氧运动保护关节,改善心肺功能。
太极拳 / 广场舞:结合社交互动,缓解心理压力。
关键提醒: 若运动后次日感到极度疲劳,需减少强度或暂停1-2天。
核心原则: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,形成“习惯化”。
运动目标: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每周≥3次,持续6个月以上。
推荐运动:
跑步 / 跳绳:体能较好者可选,每次20分钟以上(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%~75%)。
球类运动:羽毛球、乒乓球等,兼顾趣味性和协调性。
健走:最简单易坚持,搭配手臂摆动可增加热量消耗(适合肥胖患者减重)。
额外获益:研究显示,康复期患者每周运动≥150分钟,复发风险可降低20%~30%(如乳腺癌、结直肠癌)。
核心原则:以“维持基础功能”为目标,避免体力消耗。
适用人群:卧床时间较长、身体极度虚弱或伴有多发转移的患者
推荐活动:
肢体按摩: 家属协助环形按压四肢肌肉(从脚踝向大腿、手腕向肩膀),预防深静脉血栓。
关节活动:
足趾背屈/脚踝旋转(每小时10次)
手臂缓慢抬举(掌心向上举过头顶,再缓慢放下)
翻身拍背: 每2小时协助翻身1次,轻拍背部促进排痰,预防肺炎。
1.运动前“三重评估”
心肺功能检查 (心电图、肺功能测试)
体力测定 (如6分钟步行试验)
肿瘤专科评估 (骨转移患者避免跳跃、弯腰)
2.循序渐进公式:“10%原则”
每周运动量增幅不超过10%(如本周走分钟,下周最多增至分钟),避免肌肉拉伤或过度疲劳。
3.3类情况立即停止运动
胸痛、呼吸困难、头晕目眩
运动后关节肿胀、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
白细胞<3×10⁹/L或血小板<70×10⁹/L(治疗期需遵医嘱)
4.运动+饮食“黄金搭配”
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蛋白质(如鸡蛋、牛奶)和水分
避免空腹运动(餐后30分钟~1小时为宜),预防低血糖
安徽峰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2293号 免责声明